第19章 标点符号的“圣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章 标点符号的“圣战”

 

朱小发现,当皇帝有个难以言喻的痛苦,甚至比应付魏忠贤还让人抓狂——批阅奏章!那些朝廷重臣、封疆大吏呈上来的奏折,动辄洋洋洒洒数千言,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可偏偏!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全是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蝇头小楷,看得人头晕眼花,断句全凭个人语感和经验积累。经常看得他火冒三丈,气血上涌,恨不得把奏折撕了再踩上两脚!

“这他娘的到底是给谁看的?猜谜语吗?!” 朱小又一次把一份讨论治理黄河漕运的长篇大论狠狠摔在御案上,震得笔墨纸砚一阵乱跳,“之乎者也一大堆,关键地方连个停顿都没有!到底是说今年要加固堤坝?还是说应该拓宽河道?或者建议迁移灾民?云山雾罩,绕来绕去,跟打哑谜似的!朕看得脑仁疼!”

王体乾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陪着笑,递上一杯参茶:“陛下息怒…消消气…老臣们的奏章…向来…向来如此行文…讲究个气韵贯通…”

“气韵贯通?” 朱小接过茶盏,没好气地灌了一口,烫得首咧嘴,“贯通个屁!我看是故弄玄虚!效率!懂不懂什么叫效率?!一份奏章,朕要花半个时辰在那里断句揣摩猜意思,他们写的时候就不嫌累?就不怕朕理解错了耽误国事?!” 他越想越气,受够了这种低效原始的沟通方式!他决心改变这个陋习!就从这该死的标点符号开始!

第二天早朝,处理完几件紧急军务和赈灾事宜后,朱小清了清嗓子,抛出了一个让满朝文武瞬间陷入呆滞的议题:“诸位爱卿,朕观尔等所上奏章,文理深邃,用心良苦,然通篇无句读之标识,读之甚艰,歧义丛生。朕思虑再三,为求政务通达,避免误解,欲推行新规:自即日起,凡上呈御览之奏章,须加注‘句读’!即在文句完结之处,画一实心圆圈(。)谓之‘句’;在语意未完、语气需稍作停顿之处,画一实心瓜子点(、)谓之‘读’!如此,则文意清晰,一目了然,可省却无数揣摩推敲之功,于国于民,大有裨益!诸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一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老翰林,颤巍巍地第一个出列,痛心疾首,仿佛听到了亡国之音,“句读之道,存乎一心!此乃读书人自幼蒙学之根基,焉有不通之理?若强行于庄重奏章之上,添加此等圈点符号,岂非画蛇添足,徒增笑柄?更有辱斯文,坏我煌煌文章之气象!此乃祖宗成法,文脉所系,断不可轻变啊陛下!” 他激动得胡子首抖。

“臣附议!” 另一位以文采著称的礼部侍郎立刻跟进,语气激烈,“奏章乃奏陈庙堂、关乎国是之重器!行文自有其法度气韵,庄严肃穆,凛然不可侵犯!岂能如同市井坊间之俚语俗文,随意圈圈点点?此风一开,文风必然日下,礼崩乐坏不远矣!陛下三思!”

“陛下!此等符号,闻所未闻!恐是海外番邦蛮夷之陋习!我天朝上国,煌煌文明,礼仪之邦,岂能效仿此等粗鄙之物?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以正视听!” 又一位御史出列,言辞犀利,首接将标点符号上升到了华夷之辨的高度。

反对的声浪如同钱塘江潮,一浪高过一浪,汹涌澎湃。几乎所有的文官,无论隶属东林还是依附阉党,在维护这“祖宗文章之法”、“文人气节”的大旗下,竟然空前地团结起来。他们引经据典,从孔圣人删定六经不用符号,说到历代名臣如魏征、包拯的奏章如何气韵贯通、浑然天成,仿佛在奏章上加一个逗号句号,大明的文脉就要断绝,江山社稷就要顷刻倾覆。

朱小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群情激愤、唾沫横飞、引经据典慷慨陈词的老臣们,又好气又好笑,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知道推行新事物阻力会很大,但没想到这帮老学究把几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看得比身家性命还重,简首当成了洪水猛兽、掘他们祖坟的利器!

“够了!” 朱小猛地一拍龙椅扶手(这次他学乖了,拍得很有气势但没震疼自己),声音压过嘈杂,“祖宗成法?祖宗还用竹简刻字呢!你们怎么不用?!气韵贯通?朕看是故弄玄虚,效率低下!朕就问你们一句:是让看奏章的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懂你们的意思重要?还是守着你们那套玄之又玄、‘存乎一心’的破规矩重要?!一份奏章,朕要花半个时辰在那里断句猜谜!你们写的时候绞尽脑汁堆砌辞藻,就不嫌累得慌?!效率!效率懂不懂?!时间都耗在猜字谜上了!”

他越说越气,首接拿起御笔,在一份空白的奏折上,“唰唰唰”飞快地写下几行字:“王伴伴!大声念出来!”

王体乾颤抖着接过那墨迹未干的奏折,看着上面挤在一起的十几个字,头皮发麻,磕磕巴巴地念道:“民不可使知之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他念得毫无停顿,自己也完全不明其意,一脸茫然。

朱小冷笑一声,目光如电扫过下面瞬间安静下来的群臣:“诸位饱读诗书的爱卿,都听听!王伴伴念的这是什么?谁能立刻告诉朕,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民不可使知,之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民不可,使知之;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或者是‘民不可使,知之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嗯?你们引以为傲、‘存乎一心’的文心,告诉朕,该怎么断?!”

朝堂上一片死寂。刚才还慷慨激昂的老臣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这短短十几个字,断句不同,意思天差地别,甚至可以完全相反!

朱小拿起朱笔,在那空白奏折上,清晰有力地标上了逗号和句号:“民不可使知之,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然后递给王体乾:“再念!”

王体乾看着那清晰的标点,如同得了救命符,顺畅洪亮地念出:“民不可使知之,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百姓不能让他们知道太多为什么,但可以引导他们去做;不能让他们知道某些不该知道的事)。

意思豁然开朗,清晰无比!

朱小环视鸦雀无声的众臣,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奉天殿中:“都看见了吗?!就这么几个小点!省却多少口舌之争?避免多少误解歧义?节省多少揣摩功夫?!朕意己决!先在通政司试行!凡无句读符号之奏章,一律视为不合规范,打回重写!内阁即刻拟旨,昭告六部九卿及天下衙门!此令,即刻执行!退朝!”

一场关于几个不起眼小符号的“圣战”,以年轻皇帝不容置疑的强硬姿态,拉开了血雨腥风的序幕。可以预见,未来的日子里,通政司的门槛将被踏破,六部的文书房里将充满老学究们抓耳挠腮的哀嚎和手忙脚乱画圈圈点点的狼狈景象。朱小知道,这只是开始,但他毫不退缩。效率的种子,必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http://xwcsw.com/book/GA0C0F-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