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大的夏天,蝉鸣聒噪,阳光炙烤着柏油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毕业季的氛围像一层金粉,涂抹在即将各奔东西的学子们身上,带着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别,来得猝不及防,毫无预兆。
对于林薇来说,大三的暑假似乎与往常并无太大不同。吴哲依然忙碌,但这份忙碌在她看来,是毕业季的常态:完善毕业论文、准备答辩、处理各种毕业手续、参加告别聚会。他依然会不时的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一起在图书馆赶论文,在熟悉的茶馆讨论林薇最新的经济学课题,或者在傍晚的校园里散步,聊着对未来的模糊构想。
然而,细心如林薇,还是捕捉到了一些微妙的、不同寻常的迹象。
吴哲接电话时,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她,走到阳台或走廊尽头,声音压得很低,通话时间不长,但次数似乎比平时多。他偶尔会流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疲惫和焦虑,尤其是在接到某些特定的电话后,眉头会短暂地蹙起,眼神里掠过一丝沉郁。当林薇关切地询问时,他总是轻描淡写地笑笑:“没事,家里有点事,琐碎。”
更明显的是,他推掉了好几次林薇提议的、需要较长时间外出的计划,比如短途旅行或者去邻市看一场她期待己久的展览。“最近实在有点分身乏术,”他歉意地解释,“毕业一堆事,家里也有些安排……等忙完这阵子,一定好好补偿你。”
林薇理解毕业的繁忙,也隐约感觉到吴哲家里似乎对他有某种“安排”,这让她心底隐隐有些不安。但吴哲的体贴一如既往。他依然会在她为高级计量模型抓狂时,变戏法似的递上整理好的核心逻辑图;在她熬夜写论文时,默默点好温热的宵夜送到图书馆;在她因为声带恢复期的微小波动而沮丧时,用他特有的、带着理性分析又充满温度的话语开解她:“恢复是螺旋上升的,薇,数据上看,总体趋势是好的。别急,你的价值从来不只在那条声带上。”
这份持续的、沉稳的陪伴,像定海神针一样,暂时安抚了林薇心头那丝若有似无的疑虑。她告诉自己,或许是吴哲家里希望他毕业后回老家发展,他有些压力?等他处理好,自然会和自己商量。
林薇不知道的是,吴哲所承受的压力,远超出她的想象。
在他家里,摆在吴哲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出国深造(去一个由家里选定、他们认为“有前途”的Y国大学),要么去服兵役。没有第三条路可选。家里态度强硬,不容置疑。经济上的依赖,让吴哲的反抗显得苍白无力。
其实,从大三暑假,两人刚在一起时开始,吴哲就在一种近乎隐秘的状态下,为出国做着准备。考雅思、联系中介、准备申请材料……这一切,他都瞒着林薇。每一次对着电脑屏幕填写申请表,每一次深夜啃着雅思真题,每一次应付中介的沟通,都伴随着巨大的煎熬。他看着她全心投入经济学、努力适应新身份、对未来充满规划的样子,那些坦诚相告的话,便如鲠在喉,怎么也说不出口。他害怕看到她失望、不解甚至受伤的眼神,害怕打破两人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相互支撑的平衡。他懦弱地选择了拖延,天真地希望事情会有转机,或者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时机。
然而,家里的动作迅疾如风。签证一下来,几乎没有给他任何缓冲和告别的余地。一张飞往Y国的单程机票,首接送到了他手上,出发日期就在几天之后。
“收拾东西,这几天别乱跑,准备出发。” 家里的通知冰冷而简短,带着不容置喙的命令口吻。同时,他被告知,为了让他“心无旁骛”地适应新环境,国内的联系方式(手机卡)将被停掉,微信、QQ等社交软件也被要求暂时停止使用,首到他在Y国“安顿好”、“定下心来”。
吴哲的世界瞬间崩塌。他把自己关在租住的小房间里,看着那张薄薄的机票,像看着一张死刑判决书。房间里还残留着林薇的气息——她落下的经济学笔记,她喜欢的那个马克杯,墙上两人在游乐场笑容灿烂的合影……巨大的痛苦和无力感几乎将他吞噬。他无数次拿起手机,点开林薇的头像,对话框里输入了长长的话,又颤抖着一个个删掉。他能说什么?说他要走了,是被迫的,而且马上会失联?这种苍白无力的解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即将到来的长久断联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残忍。他无法想象林薇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更无法承受当面告别时可能爆发的情绪。最终,懦弱和混乱占了上风。在巨大的压力和混乱的思绪下,他做出了一个让他余生都悔恨不己的决定:不告而别。
(http://xwcsw.com/book/GJJGCC-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