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学校的日子,如同从天堂坠入现实的炼狱。高三的号角正式吹响,空气凝重得如同灌满了铅,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无形的压力。教室里弥漫着浓重的油墨味、咖啡因和提神醒脑风油精混合的气息,以及一种无声的、令人窒息的竞争氛围。
开学初的座位大洗牌,像一次残酷的阶级划分。依据高二期末和高三开学考的加权排名,金字塔结构更加森严。
“王座”区: 教室另一端,靠近讲台的第一排中心位置,如同被拱卫的“王座”,坐着沈屿。他身边簇拥的,是同样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几个男生:有戴着厚厚眼镜、逻辑思维缜密到近乎冷酷的“竞赛狂魔”周哲;有性格沉稳、各科均衡、像大哥一样存在的“全能学霸”吴峰;还有思维跳跃、解题角度刁钻、被称为“鬼才”的刘锐。他们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精英圈子,讨论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竞赛题、分享着最新的高校自招信息、探讨着前沿的物理模型。那里是高效、高能、高深知识的集散地,寻常人难以融入。
林薇的位置: 她和好朋友赵晓芸成为了同桌,位于教室中后部,一个视野尚可但绝不属于核心的位置。这里是大多数“中坚力量”的聚集地,弥漫着努力、焦虑和时不时的自我怀疑。
李娜的“战略观察点”: 李娜的位置在教室另一侧的正中间。这个位置让她成为了一个绝佳的观察哨。向左,她能感受到“王座区”高效运转的低气压;向右,她能体会到林薇和赵晓芸这边的努力挣扎和互相扶持。她像一颗活力西射的跳跳糖,是沉闷高三班级里不可或缺的气氛调节剂。
林薇一头扎进了高三的题海战术中。书桌上,试卷和练习册以惊人的速度堆积起来,形成了一道道矮墙,将她包围。时间永远不够用,黑眼圈成了标配,挑灯夜战到凌晨一两点是家常便饭。咖啡成了续命水,提神的风油精抹在太阳穴上带来辛辣的刺激。每一次月考成绩的公布都像一次小型审判,排名榜上的数字牵动着脆弱的神经。赵晓芸成为了她最亲密的战友。她们共享笔记,分享从家里带来的零食,在课间十分钟互相按摩僵硬的肩膀,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抱团取暖,在压力爆棚时跑到天台对着空旷的操场大喊几声发泄,或者互相吐槽变态的考题和永远睡不够的觉。
班长陈默,这个班级的“定海神针”和“粘合剂”,敏锐地察觉到了高压下班级气氛的凝滞,尤其是中下游同学中弥漫的低落情绪。他深知弦绷得太紧会断,适时地组织了几次小型放松活动:
1. 周末篮球赛: 在一个难得的、没有补课的周六下午,陈默组织了班级内部的篮球对抗赛。沈屿自然是主力,在球场上,他展现出了与在教室截然不同的魅力:冷静的指挥、迅捷的突破、精准的投篮,以及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领袖气质。每一次漂亮的进球,都引来场边(尤其是女生)的阵阵尖叫和欢呼。林薇和赵晓芸、李娜也站在人群中。林薇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那个在球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看着他挥洒汗水,感受着他在另一个领域同样耀眼的光芒。陈默则在场边忙碌地协调人员、计时、递水,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他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这场短暂但激烈的比赛,像一剂强心针,暂时驱散了笼罩在班级上空的阴霾,释放了积压的活力。
2. “暖心纸条”行动: 陈默发起了匿名写鼓励纸条的活动。他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漂亮的纸盒,鼓励大家把想对压力大的同学(可以匿名,也可以署名)说的鼓励、祝福或者玩笑话写下来投进去。他定期(比如每周班会)当众抽取并朗读一部分(隐去敏感信息)。这个活动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小小的涟漪。林薇写了一张给赵晓芸:“芸宝,加油!你一定行!晚上请你吃关东煮!” 赵晓芸则回了一张画着笑脸的:“薇薇物理小霸王!冲鸭!奶茶管够!” 李娜写了很多张,有给林薇的“学神光芒照耀你!”,有给某个沉默男生的“兄弟,你数学超棒的!别丧!”,甚至可能也匿名给“王座区”的某位大神写了“仰望大佬,求带飞!”(虽然她不确定是谁)。令人意外的是,据说“王座区”也有人参与了,虽然纸条内容可能极其简洁,比如“坚持”、“专注过程”。当陈默在班会上用温和的声音念出那些或幽默、或温暖、或质朴的鼓励话语时,教室里总会响起会心的笑声和掌声。收到纸条的同学,脸上会不自觉地露出笑容,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这个小小的行动,像班级的润滑剂和粘合剂,有效地缓解了紧张氛围,增进了同学情谊,也展现了陈默作为班长的细腻关怀和领导艺术。
林薇和沈屿,默契地退回了各自既定的轨道。一个在“王座区”引领,一个在“中坚区”奋力拼杀。除了必要的班级事务,他们之间几乎不再有首接的交流。课间、自习、走廊相遇,目光也总是匆匆错开。
然而,并非全无交集。
每一次物理月考后的试卷发放,成为了林薇高三生活中一个隐秘而重要的仪式。沈屿是物理课代表,这个任务常常由他执行。
当那一摞批改好的试卷被沈屿拿在手中,他清瘦的身影在过道间穿行,念着名字,将试卷递给同学时,林薇的心跳总会不由自主地加速。她低着头,假装整理书本,耳朵却竖得高高的,捕捉着每一个靠近的脚步。终于,那个熟悉的名字响起:
“林薇。”
她抬起头,伸出手。几乎在同一时刻,那张写满红色字迹的试卷,从他骨节分明的手中递出,落入她的掌心。交接的瞬间,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
她不可避免地撞入他的视线。
沈屿的目光,总是沉静如深潭。那里面没有多余的情绪,没有刻意的温度,只有一种纯粹的、专业的专注。可能在她某道答得漂亮的题目旁,会有他笔锋凌厉的“√”或简洁的“好”;在那些思路混乱、步骤跳跃的错误旁,则是毫不留情的“模型理解偏差”、“受力分析不全”、“此处用动能定理更优”等一针见血的批注。他的目光在她脸上短暂停留,那眼神可能蕴含着一丝对她这次进步的肯定,或是对某个顽固错误点的提醒,但永远克制而清明,如同最精准的标尺。
然而,对林薇而言,这短暂到不足一秒的目光交汇,却如同在漫长寒冷的暗夜中,骤然擦亮了一根火柴!
嗤啦——!
瞬间迸发的、耀眼的光亮,足以刺破厚重的黑暗!
在这一秒的光明里,她清晰地看到了自己——那个拼尽全力、燃烧自己、跌跌撞撞追赶着他背影的、渺小却倔强的身影!也照亮了她心底深处那些无处安放、也不敢安放的心事——那份仰望的卑微,那份追赶的艰辛,那份连在星空下都不敢大声说出口的奢望!
她贪婪地、近乎本能地汲取着这目光中蕴含的、哪怕只是她主观臆想出来的、极其微弱的能量——一种被“看见”的力量。哪怕这“看见”,在他眼中可能仅仅是对一个普通学生的、对试卷反应的例行公事般的扫视。但对林薇来说,这张承载着他犀利批注的试卷,和他递来试卷时这短暂的一瞥,就是她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张演算草稿、无数次自我怀疑和挣扎换来的、证明自己存在的、拼尽全力的最高勋章!她将试卷上他留下的每一个红字都视为珍贵的“武功秘籍”,反复研读,试图理解他思维的轨迹。这一秒的注视,是她继续跋涉在高三荒漠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补给。
(http://xwcsw.com/book/GJJGCC-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w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