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铅云压城 微光初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铅云压城 微光初现

 

复读班的空气,如同被反复压缩的铅块,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口,比高三时更甚。这里没有新生的好奇与躁动,只有一片死寂的、近乎悲壮的凝重。每一张课桌后面,都藏着一个失败的故事,一双双眼睛里,燃烧着不甘的火焰,也沉淀着恐惧的阴影。“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那鲜红的标语,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触目惊心,无声地提醒着他们退无可退的处境。

林薇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无意识地着课本冰凉的页脚。窗外的天空也是灰蒙蒙的,一如这教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她的目光扫过前排那个永远挺首的背影——沈屿。他像一座沉默的山峰,矗立在这片压抑的铅云之下,散发着令人难以接近的寒意。

第一次月考成绩单在清晨张贴在教室最前方的公告栏上。人群瞬间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屑,呼啦一下围拢过去,压抑的议论声如同蜂群嗡鸣,充满了焦灼和不安。林薇被裹挟在人流的边缘,心脏擂鼓般撞击着胸腔,每一次跳动都牵扯着脆弱的神经。她踮起脚尖,目光急切地越过攒动的人头,在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分数中急切地搜寻自己的位置。然后,几乎是习惯性地,她的目光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定格在了那永远被仰望的位置。

榜首。

沈屿。

两个方正的汉字,如同用最坚硬的磐石镌刻而成,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近乎冷酷的姿态,重踞第一。名字后面跟着的那一串近乎满分的数字,尤其是物理那令人望尘莫及的分数,像一道骤然劈下的、过于强烈的阳光,瞬间刺痛了她的眼睛,更狠狠灼伤了心底深处刚刚结痂的自卑。她仿佛能听到那分数发出的无声嘲笑,冰冷而锐利。周围有低低的惊叹和吸气声:“又是沈屿…”“怪物吧,复读还这么猛…”“这物理是人考的吗?”这些声音像细密的针,精准地扎在她敏感的神经上,让她无所遁形。她飞快地低下头,仿佛这样就能躲避那些目光和议论,指尖冰凉,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用那细微尖锐的疼痛来抵御那汹涌而来的、几乎要将她淹没的无力感和挫败感。然而,在心底最隐秘的角落,一种与此刻情绪截然相反的、莫名的自豪感竟也悄然升腾,微弱却真实地存在着:“不愧是你呀,沈屿…”这矛盾的情绪撕扯着她,让她更加疲惫。

沈屿依旧是物理课代表。发卷子时,他沉默地穿行在课桌间的狭窄过道,神情比以往更加冷峻,薄唇紧抿成一条毫无弧度的首线,周身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低气压。他像一头在惨烈战斗中负伤、独自退到阴影角落舔舐伤口、同时积蓄着可怕力量的雄狮。每一次课间,每一次漫长的自习,他的身影都如同被钉在座位上,埋首于堆积如山的书海题卷之中。笔尖划过纸张发出的沙沙声,是他世界里唯一恒定的背景音。那专注近乎拼命,带着一种要将所有失地都一寸寸夺回的狠戾与决绝,无形中筑起了一道冰冷而坚固的高墙,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纷扰。林薇偶尔从自己厚厚的书堆里抬起酸涩的眼睛望去,视线穿过杂乱的书脊和人影,只能看到他坐在窗边,被午后斜阳勾勒出的、过于专注而显得线条冷硬的侧影——那是一座沉默的、不可逾越的高山。

就在林薇感觉自己快要被复读班沉重的气压和沈屿那座无形高山彻底压垮时,手机那单调而急促的铃声,像一缕意外而至的清风,带来了短暂的喘息和慰藉。

“林薇?是我,吴哲。”

电话那头的声音依旧温和,带着熟悉的磁性,如同蜀地雨夜中清晰流淌的清泉,瞬间抚平了她心头因成绩单而翻腾起的毛躁和刺痛,“最近怎么样?复读班压力很大吧?”

握着冰凉的听筒,林薇紧绷的神经莫名地松弛了一些,仿佛找到了一个安全的树洞。“嗯…挺大的。”她的声音有些干涩,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像被砂纸磨过。

“猜到了。”吴哲的声音里带着了然的理解和一丝安抚的笑意,“记得在蜀地的时候,你就说过物理是你的硬骨头?现在啃得如何了?”

提到物理,林薇的心又沉沉地坠了下去,声音更低,几乎成了气声:“…不太好。感觉比去年还难,知识点更综合了…”她顿了顿,那个名字几乎是脱口而出,“这块骨头…还是那么硬。”后面的话被一声沉重又无奈的叹息取代,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

“别总跟别人比,尤其是跟落榜的尖子生那样的‘非人类’比。”吴哲温和却坚定地打断她自我否定的倾向,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调侃,却透着无比的真诚,“专注于你自己的节奏就好。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发力点也不同。不过…”他话锋一转,带着点探究的好奇,“你声音听起来…好像有点不一样了?不是哑,是…更有质感了?比在蜀地那次我们讨论叶芝的《当你老了》的时候,好像更沉稳了?有点…沉淀下来的感觉?”

林薇一愣,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喉咙,仿佛能摸出声音的变化:“有吗?可能是…最近太累了吧,或者天气有点干。”她并未在意,只当是对方随口的关心或是对她低落情绪的安慰。

“不像你说的,更像是一种…内在的沉淀感?”吴哲似乎在电话那头仔细分辨着,语气认真,“挺特别的。对了,上次推荐给你的那本英文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看了吗?里面有几篇,像《阿拉比》和《死者》,叙事的节奏感和氛围营造特别棒,我觉得很适合练习朗读时的气息控制和情感投入,你有空可以试试,就当换个脑子,放松一下心情。”

这通时间并不算太长的电话,却像一根细小的火柴,在黑暗中“嗤啦”一声划亮,短暂却清晰地照亮了林薇灰暗心房的一隅。吴哲温和而坚定的鼓励,对她物理困境的理解,尤其是那句对她声音变化“更有质感”、“沉淀感”的敏锐捕捉,虽然当时并未在她心湖中激起太大涟漪,但那句评价,却像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石子,悄然落进了她心底那片因挫败而荒芜的土壤。挂断电话后,宿舍走廊昏黄的灯光斜斜地打在她脸上,映出几分茫然和未散的疲惫,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和微光,悄然渗入。她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忙音,第一次没有立刻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拽回深渊,吴哲那句关于声音的话,像一颗微小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获得了第一滴水分。


    (http://xwcsw.com/book/GJJGCC-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xwcsw.com
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